驚!塑膠發明者的環保初衷,竟被一次性使用誤解

2024-04-26
永續行動
塑膠,這個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材料,其發明的歷史充滿了意想不到的故事。曾經有一段時間,人們在酒吧打撞球時,只要球一相撞,店裡的所有客人都會掏槍!也曾發生女士在美滋滋地用梳子梳理秀髮時,梳子突然自燃,美麗的秀髮瞬間燒光!這一切,都要從塑膠的鼻祖 -- 賽璐珞說起。

我們在3月1日發表的文章「塑膠發明救大象:賽璐珞到射出機起源歷史」中介紹了塑膠的發明緣起。約翰·海厄特(John Hyatt)在19世紀尋找替代象牙的材料時,創造出了柔韌性高、硬而不脆的新材料——賽璐珞(Celluloid)。

然而,這一新發明在初期卻遭遇了不少挫折。酒吧老闆對用賽璐珞製成的撞球並不滿意,因為這種材料在未完全改良前極易發生爆炸。一位酒吧老闆甚至戲稱:「只要球一相撞,店裡的所有客人都會掏槍。」而1899年6月8日,《舊金山呼喊報》報導了同一天內連續發生的三起賽璐珞梳子起火事故, 婦女們使用賽璐珞製成的玳瑁梳子時,發生梳子自燃, 導致女士秀髮瞬間燒光的意外。

賽璐珞的發明為塑膠的發展開啟了大門,之後,又誕生了塑膠袋,這源自另一位瑞典科學家斯坦‧圖林(Sten Gustaf Thulin)對環保的關心。在1965年前,人們大量使用紙袋,導致樹木被過度砍伐,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,為了減少對樹木的濫伐,圖林在1959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塑膠袋。製作出一種結實、輕便、低成本又能重複使用的袋子,以減少對樹木的濫伐。

這一發明很快改變了世界的消費生態,很快就取代了紙袋的地位。然而,圖林萬萬沒想到,他的發明竟然成為了另一場環境浩劫的起點。他的兒子勞爾・圖林(Raoul Thulin)在接受訪問時說:「對父親來說,人們把塑膠袋當作一次性產品,是非常奇怪的事。」原來,早在70到80年代,斯坦・圖林就已經養成隨身攜帶摺疊塑膠袋的習慣,這與現在提倡的購物環保袋的理念不謀而合。但現今大多數人在獲得塑膠袋後,卻將其視為一次性用品,不僅辜負了發明者的良苦用心,也給環境帶來了更大的危害。

時至今日,全球每年一次性塑膠袋使用量估計為一兆個!也就是平均每分鐘便使用了近200萬個一次性塑膠袋。這一數字恐怕是圖林當初完全無法想像的,塑膠袋的濫用,不僅背離了它的環保初衷,也為地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。儘管各國政府和環保組織都在採取措施,試圖遏制一次性塑膠的濫用,但成效依然有限。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,還需要每個人從自己的行動做起,減少對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依賴。

面對塑膠污染,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塑膠,將其視為寶貴資源而非一次性產品。這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對塑膠的認知和使用方式,推動塑膠經濟朝向永續發展轉型。我們加強塑膠回收再利用,完善回收體系,提高環保意識;從自身做起,養成自備容器的習慣,推動塑膠製品設計創新,開發可重複使用、易回收、可分解的環保產品;培養全社會的永續發展觀念。

塑膠是偉大的發明,原發明塑膠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環境,但現實卻與原意背道而馳。我們必須反思自己的消費模式,落實日常行動,才能讓塑膠袋的使用回歸到最初的環保理念,推動塑膠永續發展,才能讓這種材料造福人類,鑫野智動(KING's)正推動一個產業聯盟,從塑膠教育著手,共建沒有塑膠污染的未來,這是我們這代人應盡的責任。





相關報導:


如果您有任何需求,或對我們的產品感興趣
歡迎聯繫我們